促进建筑节能减排,构建新型建筑体系“向绿而行”,共同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双碳”目标自此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实现“双碳”目标,绿色建筑是关键一环。
于2023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的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下称“会展中心”)由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杜艳哲作为总技术负责,她认为,“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通过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措施,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整个会展中心从规划设计之初就树立了节能减排的绿色理念,科学运用先进节能技术,积极探索利用可再生能源,为绿色建筑实践应用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宝贵经验。
会展中心位于潇河现代产业园西南部,潇河回弯处,由北侧组团、中间组团、南侧组团组成,净用地面积为51.0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8.1万平方米,净展面积约10万平方米,拥有5000个国际标准展位,定位打造成一座可承接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大型会展的国际型展馆。总方案设计以山西地域内的山河为设计灵感,以太行山盘盘山脊勾画屋脊,将黄河滔滔浪花拟作连绵屋顶,整体外形如一只蝴蝶欲翩翩起飞,而建设过程中“绿色施工”理念的诸多应用通过访谈杜总向我们一一道来。
实现节能减排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价值。杜总认为,开源节流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开源主要是指寻求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去替代以往那些常规的化石能源;而节流是指通过先进的节能技术去减少建筑物自身的用能需求。”
会展中心实现建筑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之一即为光储直柔技术的实践应用。
利用光伏发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持续稳定的直流电能,由直流干线输送到单体变配电室内;并为光伏电站配置了储能装置,白天储存光电资源,为晚上会展中心的照明提供稳定供给。“会展中心铺设光伏屋面7万平方米,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到840万千瓦时,可代替2600吨标煤,满足附近约65万平方米的公共照明和汽车充电桩的供电,即便不考虑直流配电和柔性控制因素,也可减排二氧化碳7400吨。”
此外,会展中心采用导光管采光系统,通过采集自然光照并重新分配实现地下车库24小时照明;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实现区域内生活热水和空调冷热源供应;充分利用非传统水源,运用海绵城市设计,满足各项用水需求,做到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71.2%,雨水资源利用率为39.58%。
【装配式钢结构应用】
构建新型建筑体系“向绿而行”,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会展中心主体采用了大跨钢框架结构,装配率达到75%以上,达到装配式2A级建筑标准。“工厂预制钢结构件再到现场装配,施工现场采用干法作业,可以有效避免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施工噪音。”
【新型屋面集成技术应用】
在屋面材料的选择上,杜总带领团队和万事达经过深入研究试验,在项目北侧组团采用钢板屋面,其防腐、防水、防风和耐久等功能特性尤为突出,并在设计中考虑了挡雪系统、防坠落系统、清洗系统、防雷系统、夜景照明系统等,多种技术的集成使用,力求屋面在美观的同时安全、适用、经济和创新。
自1980年以来,我国的建筑节能先后经历了30%、50%、65%三个阶段,尤其在降低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供暖能耗、公共建筑能耗和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建筑设计的使命在于唤醒建筑的灵魂——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是一个长久课题,推广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建设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用,积极推进我国新型建筑体系建设,一直是建筑工程师们的使命所在。”
四十多年来,万事达始终致力于金属围护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不断探索新材料、新技术,积极推动我国建筑行业低碳转型。未来,万事达将秉承初心,持续发力,加快促进我国新型建筑体系构建,让建筑焕发绿色生命力!